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海上军事力量世界排名 > 第158章(第1页)

第158章(第1页)

事实证明,马其诺防线根本不是不可逾越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战略中分配给海军的角色是不切实际的。象英国或日本这样的岛国可以完全依靠或者主要依靠封锁将其打败,而对一个大陆强国这是不可能奏效的。虽说由于合金原材料的短缺可能削弱德国的工业,但人工合成汽油和人工合成橡胶的发展可以为德国进行长期战争大量提供两种重要的原料。

如战前德国的建设规划所显示的那样,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并未看重海军与德国安危的关系,海军的建设被置于德国陆军和空军之后,排到了第三位。直到1938年,希特勒才开始着手于他的海军建设。

纳粹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并不是起于马汉,而是从卡尔&iddot;豪斯浩佛的地理政治论的著作中衍生出来的。卡尔&iddot;豪斯浩佛[原作者注:卡尔&iddot;豪斯浩佛教授是慕尼黑地理政治研究所的创始人和所长。除了他的大量著作外,他个人在纳粹集团中的威望对影响德国的战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的地理政治论的基础则是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iddot;j&iddot;麦金德的著作。1919年,麦金德写了《民主理想与现实》一书,意在警告国人。这本书的主旨是说,马汉制海权的理论正在被大陆上公路和铁路的发展所证明是过时的。蒸汽机和燃气轮机开始取代商船运送大宗物资的垄断地位。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或者几个大国控制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就能占领或控制全世界。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果不犯两面出击的错误,他们就可能夺取这块&ldo;中心地带&rdo;。将来,德-苏联盟或其中一个国家占领这块要地都会为麦金德这部令人沮丧的剧本提供舞台。

豪斯浩佛接受了麦金德的观点,企图使德国的领土野心向东方扩张。在纳粹的地理政治论学者的眼里,占领俄国作为德国的一个基地,希特勒就终将敢于向英国舰队的霸主地位挑战了。

这便是德国在1941年进攻俄国的根本原因,也可能是在德国的北非战役中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冒险的根本原因。豪斯浩佛通过自己把麦金德的思想传输给希特勒,但不能认为他对俄国战役所选择的倒霉战机负有责任,因为他的计划一向坚持,德国无论如何要避免第二次两面出击的战争,但是迟早占领俄国,或者使俄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德国的殖民地的思想在他的计划里是贯穿始终的。

十、集体安全的破产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整个间隙期间,西方民主国家的外交目标是建立一个集体安全体系。起初人们认为坚决执行凡尔赛条约就是根本大计,因为这个条约能够永远限制德国的军备。另一项措施便是加强国际联盟。布尔什维克的威胁可以用&ldo;防疫线&rdo;解除,这条&ldo;防疫线&rdo;就是苏维埃俄国西部边界一连串的缓冲小国。法国通过贷款和外交手段在中欧与友好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建立了一个小协约国(1924年)。所有这几个国家都从被瓜分的奥匈帝国那里获得了领土。

联合的国际行动是当时的要求,除了裁军会议之外,还有清理战争债务和赔偿的会议(道斯计划[译者注:道斯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处理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1923年12月以美国芝加哥银行家c&iddot;d&iddot;道斯为首的国际专家委员会,由法比意英美五国代表组成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偿问题,1924年4月提出&ldo;道斯计划&rdo;,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及扬计划[译者注:1929年初,德国声称财政濒于崩溃,无力执行&ldo;道斯计划&rdo;。2月在协约国德国赔偿委员会巴黎会议上,会议主席、美国代表扬提出修改&ldo;道斯计划&rdo;最后确定关于德国赔偿的报告,史称&ldo;扬计划&rdo;。]),调停协商‐‐苏德之间的拉帕洛协议(1922年),洛迦诺多国公约(1925年)。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甚至连被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的共产党俄国,在法国的提请下也在1933年被国际联盟接纳为成员国。在整个20年代的10年中似乎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设想可能发生一场新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或许绝大多数的政治家,当然也有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感到,外交已经取代了大规模的战争,至少他们这一代是这样。的确是这样,由世界各个大国代表签署的凯洛格-布里昂公约保证,除了自卫战争之外,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法的战争。然而,这个保证不过是个毫无意义的咒语,因为几乎没有哪场战争,甚至是那些先发制人的战争被其发动者承认是侵略战争。

这种表面上的稳定无论如何是不能持久的。英国、法国和美国都有一大群倾向于和平的人和数量不足的军队,它们没有采取有效的联合行动去维护和平。而受到民主国家理事会怨恨和猜疑的苏维埃俄国则全神贯注地通过巨大的努力去实现工业化和建设一种现代经济。

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三个自称是缺乏天然资源的国家,为国家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所把持,僭称它们是三十年代最有生气的国家。它们不满足于现状,准备冒战争的风险去改变它们在世界上的困境。

法西斯国家在30年代发动战争的近因很可能是被他们称为不公平的凡尔赛条约(就德国方面而言)和30年代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断绝了数百万人的生计,使他们很容易去追随蛊惑人心的政客。但是,战争的深刻根源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宏大的民族目标‐‐一心要统治中欧、地中海和远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