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奇妙的民间故事 >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的由来

目录

按照我国习俗,过年时长辈总要给孩子们发一点“压岁钱”

,以示祝福。

“压岁”

原意是“压惊”

,来源于古代传说。

相传太古时,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

,每隔365天后的夜晚,“年”

就出来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常常使儿童受惊吓。

大人们在燃烧“啪啪”

作响的竹子赶走“年”

后,便用食物来安慰小孩,谓之“压惊”

年复一年,“压惊”

逐渐演变为以货币来代替食物。

据《宋史》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幼子南陔在元宵观灯,被坏人背走,途中恰巧有皇家车子经过,南陔呼救,得以随车入宫,神宗赐给他“压惊”

金犀钱。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

的意义由压惊又转化为节日祝福。

古代的“压岁钱”

是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

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串着。

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长命百岁”

之意。

纸币广泛使用后,大人们则喜爱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以作春节的礼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