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跨虎登仙 > 年糕的由来
年糕的由来
我国各地人民都有吃年糕的习俗。
有白糖年糕、红糖年糕、猪油百果年糕、枣子年糕、桂花赤糖年糕、水磨年糕……名目繁多。
老年人都说,过年吃年糕是盼望“生活节节高”
,是一种讨取吉利的旧俗。
年糕到底始于何朝何代?何人创始的?还有一段古话哩!
据传,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采纳了大臣伍子胥的建议,修建王城,并交由伍子胥督建。
几年之后建成,吴王命名为“阖闾大城”
。
到公元前484年,阖闾死后,其子夫差接位,一心想吞并齐国,不肯听取伍子胥“联齐抗越”
的主张,起兵攻齐。
当时吴强齐弱,夫差很快就打败了齐国。
当吴王夫差班师回朝那天,满朝文武都到城外迎接,独有伍子胥一人忧心忡忡、默默无言,他预料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
回到营房后,便悄悄地对几个亲信说:“我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没有粮食吃,你们到象门城墙下挖地三尺,可以找到能吃的东西。”
不久,伍子胥果然被权奸们诬为“私通齐国”
、“阻挠攻齐”
,夫差不分青红皂白,赐剑一把逼伍子胥自刎。
伍子胥死后不久,越国就趁机进攻吴国,夫差连吃败仗,京城被围,城中军民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每天有许多百姓和守城军士饿死。
伍子胥的几个老部下突然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军民们去象门挖地,果然挖到了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
。
原来,象门一带的城砖是用糯米粉蒸煮后压成的,这种糯米砖十分坚韧,既可作砖砌城,又可充饥。
这是伍子胥生前暗地设下的“积粮防急”
之计,可见他是一位对国家、百姓安危深思远虑的忠臣良将。
吴国京城的居民就靠着这些“城砖”
渡过了危急难关。
以后,每逢过节,吴国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蒸煮糯粉糕,纪念、奉祀伍子胥,成为一种习俗。
因为这种形如城砖的粉糕是过年制食的,就把它叫做“年糕”
,沿传至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