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打书市开始举办起,他就免费提供可以让人白喝的大碗茶,就是为了这个。
他让孙五福去收东西的时候,顺便收点不挣钱的旧书旧报,也是为了这个。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他干的这些事,其实跟三十年后什么快手啊,抖音啊,拼多多啊。
为了拉人头送现金,没什么区别。
再说了,这书市也不光关系到经济利益的问题呀。
还得掰着手指头算一算社会效益方面、公司方面以及合作伙伴的账呢。
如果书市有了名气,那无疑是在为皮尔?卡顿公司打广告,赚口碑。
那总公司就得承认宁卫民的工作成绩,他无疑能在这儿混得更安稳些。
何况也只有书市火了,天坛公园和服务局跟着受益了,人家才愿意托着他。
才会更加相信,他能把大家一起合作的高档宫廷餐饮项目给搞好。
总而言之,书市就是一块“铁打的营盘”。
是宁卫民可以常年吃下去,能让他名利双收的肥肉。
反过来斋宫的工艺品商店就不一样了,那就是纯粹的短期效益。
那帮外国游客可都是“流水的兵”。
许多人都是今天来逛逛,也许明天就不在京城了。
对这些“肥洋”,宁卫民觉着不杀白不杀,杀了也白杀。
正好杀富济贫,用老外身上赚的钱补贴咱自己人。
当然,要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宁卫民这么干也是为了让他自己心里好过点。
其实他让孙五福去收东西,用极低的价格收来的宝贝。
这本质上就是用信息不对等在欺负别人,靠套路来掠夺财富。
不能说是缺德吧,也有点胜之不武,或是乘人之危的意思。
这样一来,收来的好东西越多,他心里就越觉得别扭和亏心。
那么要是反过来让给老百姓一点实惠呢?
当然也就能哄哄自己个的良心了,至少能把觉睡踏实了。
人嘛,就是这样的,必须经历过事儿,才明白自己的成色。
宁卫民现在就整明白了一条。
想当个坏人不容易,更需要好的心理素质。
而他要想让自己心变得硬一点,还且得修炼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宁卫民这一手在当时还绝无仅有经营策略。
奇迹一样的神奇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自打孙五福的旧货摊一摆,多半拉月下来。
明显能感到书市的人流见长,游客驻足的时间在变长。
过去,经过或出入斋宫的游客,能有三分之一的人,驻足斋宫外的那些书摊看看就不错了。
这其中还有一半人是图外面茶摊能歇脚,还有免费的茶水喝。
真正买书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十个人里有一个人能掏钱买点东西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