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所以他才是整件事最大的幕后功臣,我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罢了。”
&esp;&esp;徐云嘴角抽了几下:
&esp;&esp;“……”
&esp;&esp;好家伙,合着大于你这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圆脑壳也这么腹黑呐……
&esp;&esp;整个过程压根就不是你说的这样好么……
&esp;&esp;当初在朱光亚带队分配好了两弹齐爆的任务后,组织上其实在私下里也讨论过三弹起爆的可行性。
&esp;&esp;不过当时即便是首都的大领导对此也没多少信心,所以所谓的讨论过程并不是很正式,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点类似后世的脑洞风暴。
&esp;&esp;而脑洞风暴的特点之一就是想法可以天马行空,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esp;&esp;因此徐云在发现大家有些卡壳后,便比较随意的抛出了一个想法:
&esp;&esp;能不能用氧化汞锑做中子源呢?
&esp;&esp;氧化汞锑。
&esp;&esp;这玩意儿在军迷圈里可是有着不小的名气,因为有个传闻中的武器就是用氧化汞锑做成的。
&esp;&esp;这个武器叫做……
&esp;&esp;红汞核弹。
&esp;&esp;有关红汞核弹的传言出现于90年代,据说这是一种小型化的战术核武器,是在毛熊分家之后流落出来的一种核聚变武器。
&esp;&esp;其用锑氧化汞作为中子源,相对于一般氢弹使用原子弹的中子源体积大大减少。
&esp;&esp;加上热核聚变没有临界质量的限制,令整个核弹的体积显得很小,重量也很轻。
&esp;&esp;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可能只有一个拳头,杀伤力却能达到万吨的量级,比现有的常规核弹能效高上很多倍。
&esp;&esp;支持这种猜想的核心证据,便是卢涅夫曾经表示过毛熊在分家前曾经丢失了许多便携式的手提箱核弹,这种核弹重55公斤,单纯从质量上来说和普通的核弹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esp;&esp;反对的人则表示红汞核弹并不存在,因为锑氧化汞本身的结合能并不足以支撑核聚变的完成。
&esp;&esp;某种意义上来说。
&esp;&esp;红汞核弹就相当于更加玄乎一些的于敏构型,都属于谁都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情况。
&esp;&esp;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兔子们的氢弹确实有不少证据显示与传统的t-u构型不一样,兔子们的纪录片《代号221》中其实也隐隐提到过这点,也就是天平更加倾向【存在】一方。
&esp;&esp;而红汞核弹则没有任何实例可循,逻辑上相对来说要更靠近【不存在】一点儿。
&esp;&esp;另外既然提到了红汞核弹,就再科普……或者说稍微纠正几个错误的传言。
&esp;&esp;首先是关于红汞核弹的出处,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红汞核弹的传言起始自2014年12月30日。
&esp;&esp;当时某地一村民偶然间发现了一个木板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置着六枚炮弹,上面还写着关于这个炮弹的信息,其中最让人瞩目的便是“毛熊制造”“1967年制造”,跟“红汞”。
&esp;&esp;后那几枚炮弹被当地官方紧急运走了,自此世界上也就出现了诸多跟红汞核弹相关的新闻。
&esp;&esp;这种说法似乎想将红汞核弹扣上国产谣言的影子,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传言存在太多槽点了。
&esp;&esp;首先是那个万金油似的‘某地’,既然连炮弹信息都能传的那么清晰,为啥地名这么模糊呢?
&esp;&esp;其次则是所谓的什么毛熊制造,这玩意儿如果是毛熊人搞出来的,那么上头写的应该是毛熊文吧?——一个村民能看得懂毛熊文?
&esp;&esp;更何况国外对于红汞核弹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就出现了,arxiv上甚至还能看到红汞核弹的制造方法——尽管那篇论文大概率是国外民科,但发布时间可是在1997年。
&esp;&esp;另一个关于红汞核弹的谣传出自一些营销号,这些营销号大多会用孙悟空、东北口音、广西口音的ai配音念出来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