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局长点头道:“所以有人说‘学钓鱼’了?”他摇摇头,“学钓鱼也是末节,学的是钓之技而非钓鱼之道。”
冯局长听得似是而非,琢磨出声:“钓鱼之道?何为钓鱼之道?”
“道者,道德,道义,人道,公道。古人总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大道自然。道就是天地间的至理,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尊重自然的一种规律。”他指着眼前绵绵不绝的东河水说道,“你看看眼前的河水,感悟到了什么?”
冯局长心里默念他上述形如古董的语言,双眼看着河水,也用了一句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是啊,流水如斯,不舍昼夜。这是人们对人生、对时光匆匆的一种感悟,但是,你想到另一个问题没有,流水经太阳蒸腾在天成气,落地成雨,入河成水,入海成洋,夏天是水,冬天为雪为冰,装进木桶是圆柱,倒进缸里是长方体……这些说明了什么?水的善变?是不是?”
冯局长呆呆的望着他,金主任继续道,“说明水这种物质是最善于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形而变,最能遵循客观规律的,所以,是一种与道最为接近的东西,古人临水垂钓,多不为鱼,实为悟道。钓鱼有钓鱼之道,单从技术上讲,钓鱼在我们中国南北各派数不胜数,从渔具的配备上讲,也是中外各异,各擅胜场……”
这时候又有鱼儿咬钩,拉起来一看,是条小鱼,二指阔。他小心翼翼从钓钩上取下,啪的一声,将鱼丢了出去,冯局长惊呼一声,他笑道:“太小,吃了它岂不让它父母亲人伤心?”
冯局长顿时释然,看来钓鱼也是有原则的,他的原则就是三指阔大小为底线。
觉得很有意思,看他上饵时发现鱼钩与众不同,问道:“你这鱼钩好像与其他的不一样。”
他得意道:“哦,你看出来了?仔细看看。”他拿过来让我仔细鉴赏。
冯局长摸摸,“非金非铁什么材料?弯钩好像也比其他鱼钩要大。”
“这是我花了三千元在古玩市场买的,贩子说是从山里一户农家收购过来,一直在身边保存了十年,舍不得出售,被我买来了。你别小看这钓钩,有可能是千年古物。”
“哦?有什么根据吗?”冯局长帮他把鱼篓从水里收起来,他把钓竿也折好了,“金主任慢走,我明天还在这里等你。”
他看一眼,乐呵呵的走了。
和金主任一席谈,心情好了很多。
第二天,冯局长早早来到河边,坐了一会就见他姗姗的从远处过来了,略略有些迟缓的动作显得格外的稳重和从容,一如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神。
打过招呼,他照例把钓钩挂好鱼饵甩进水里。
“金主任,我是诚心诚意啊,望不吝赐教。”
“嘿嘿,冯局长,你是我见过的第二个不耻下问而且这么虚心的市里的领导。”
“那么还有谁是第一个?”冯局长很是惊讶,难道还有其他的市领导听他的废话。
“第一个是黄一天,他和我认识也是偶然,不是钓鱼,而是一次学术交流,他听了我的讲课后,有规律的来拜访我,这个小伙子对很多的东西很有悟性,冯局长,慧根之说你还不能不信,有些人天生愚钝,刀架脖子上还洋洋自得;有些人慧根通灵,趋利避害,举重若轻,有如菩萨附体。”
“有些人‘慧根通灵,趋利避害,举重若轻,有如菩萨附体。’这话我信,战争年代,我们有几位领导人几度与敌人近在咫尺,居然安如泰山,毫发无损,大概就是你说的慧根通灵、菩萨附体。”
“是啊,有慧根的人才能得到神灵冥冥之中的护佑,我发现黄一天就是这样的人,他三十岁出头而官至副厅,辖百万民众,以民为公,走的是大道。在我一生所接触的官员中,我是比较看好那个小伙子的,本质、品质、灵气、修养等等都不错。你在主政期间,有些手段过于功利化、损人利己,聚财如盗,但有了‘以民为本’这个思想,手段就是细枝末节,不足为凭……至于你,其实很想做事,可是肯多时候是不如人意,那是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把握好,不过你还是有干好本职的决心。。。。。”
“谢谢你的理解,我下来就是学习的。”
“跟人学习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看看现在的官场,急功近利、尔虞我诈、拉帮结派、狗苟蝇营、贪污**、踩踏对方无所不用其极……新人进来学的不是为民之道,而是为官之术。成天想的如何打到打倒别人,自己上位,上去之后,想的不是为民,而是如何为己。‘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黄宗羲说得好啊,虽然他指的是帝王,但无意中也符合现在官场中某些人的做法。”
金主任两鬓斑白,无风自动,言语铿锵,正气凛然,冯局长忽然感觉背脊有涔涔冷汗沁出。
他说的这些现象和冯局长以前干过的某些勾当相似,可是……
冯局长试探着说道:“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目前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完全走正步也是很困难的,上下左右风气如此,不得不为啊。”
金主任点点头,感叹道:“的确是这样,这些年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是上面总结得好,现在很多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享乐主义、功利思想大行其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我认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重新构筑人们的道德价值观的基石。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民族之魂哪,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一天天被吞噬,被抛弃,被践踏,不感到痛心吗?!”
他双眼远望,默默的看着对面的青山,远处悠悠的白云,沉声道,“有人曾说我是中国文化的本位主义者,甚至讥笑我腐朽、陈旧,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我毫不否认。但某些人数典忘祖,言必西洋,难道西方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吗?不是我不能理解和欣赏其它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能传承几千年,这就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液,赖以传承的基因!中西文化各有千秋,都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我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实在是源于他的博大精深,源于他的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底蕴。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是注重内在的神,而轻视外在的形的文化。古人先贤,对于许多事物的理解,都达到了彻底穷源的程度,可以说是把握了根本。”
金主任沉醉在自己的思想里,“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就是反复的论述了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孔子也这样阐明了自己的志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儒家修炼的核心还是这个‘道’。佛家所说的‘法’,也就相当于这个‘道’,因此,修好了的高僧也被叫做‘得道’或‘有道高僧’。古人认为,这个‘道’,控制着万物一切的变化运作,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应天道。现在,在商界、经济研究领域,企业家、经济学家、包括一些所谓的半官半商的红顶商人,都喜欢研究‘道’、说‘道’、盘‘道’,以道御术,这是他们的最高也是最终目的。一般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偏重于‘道’,西方文化的特点是重视‘术’。术是什么?术是手段,谋略,心计,智能。东西方文化是有很大的差距,但也不是绝对的。‘天人合一’这个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最早是中国提出来的。‘有无相生’这个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作用的原理,也是中国率先提出来的,只是这些理论思想不曾像西方那样,直接运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或者现代日益发达的商业活动。‘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其实就是道与术关系,我们现在要把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其中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就是‘以道御术’。‘以道御术’根本点就是: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的统一,不变的规律和万变的应用的统一,内在和外在的统一,根干和枝叶的统一。”
很深奥的释道儒理论经他这样一解释,浅显易懂,而且变成了经世之术,我大感痛快,以前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光看这些字眼,便觉头昏脑胀,现在感觉清晰异常。他继续侃侃而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讲一个‘术’的概念。比如:‘方术’、‘术数’、‘技术’这些东西,也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术数类的科技非常发达的,曾经是遥遥领先于世界,著名的四大发明,就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还不止这些,中国古代几乎在各个技术领域都处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比如,医学、农学、天文、建筑、铸造、纺织、印刷、工艺制作、食品以及文学、艺术、教育、政府制度,甚至包括军事。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对军事的理论和作战的技法有很透彻的研究。一部《孙子兵法》,其实已经将作战的原则给以了相当全面的论述,几千年后的今天也仍然经久不衰,不见出其右者。有些人盲目崇洋媚外,却不知道咱们祖先学问才是西方科学的真正发源地。但是,‘术’的发达,并不是真正的高明,中国文化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于它由内而外。有点像金大侠小说里的武功修炼,先练内功,有了高深的内力,外在的竞技技巧可以无师自通,挥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