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如果有想法,肯定会付诸实施的。
胡长贵就走进包大宽局长的办公室,说起了这件事,说是刘达副局长带过来的,看看怎么处理?
因为武达的关系,包大宽对刘达现在是很看重的,就问胡长贵,这件事操作会有什么害处,会有什么不良的社会影响?领导人做任何事,都不能给自己留下什么坏影响,名声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胡长贵就别有用心的说,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从人事纪律的大环境看,很不符合凡进必考的原则,很容易被人抓住什么。再说,从照顾关心下属的角度来看,可以网开一面,但是这个胡丽丽和黄一天还没有结婚,谁知道能不能走到结婚那一天,现在的男女谁把**女爱当回事,所以我认为,只要黄一天和胡丽丽没有拿结婚证,人事局就不能统一办这件事。
包大宽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胡长贵,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胡长贵就继续说,对大学生村官,全市也有很多优惠政策,有事业编制优先考虑,招录公务员提供一定岗位等,所以解决胡丽丽的事即使现在不解决,到时候也有政策给予解决,为了对黄一天个人负责,为了对单位负责,暂时不考虑,以后看情况再决定。
包大宽就说,胡局长,你是分管领导,政策把握的比我好,该怎办操着就怎么操着,不能破坏规矩,如果他们问起来,你给予耐心的解释吧。再说,黄一天还没有和胡丽丽结婚,就不能以关系下属家庭的名义来解决。
有了包大宽的指示,胡长贵就很有底气的给刘达解释说,刘局长,黄一天对象工作安排的事正在研究,有结果我就通知你,大家多年同僚,你也知道我的个性,对你的指示肯定坚决落实。
胡长贵没有说出暂时不能解决的原因,就是要让刘达慢慢的等,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好的东西,就可以看出刘达和黄一天到底之间有什么联系。
“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这个我就无法解释了,要不,你问问局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办!”
胡长贵心想,有本事你就让包大宽改变已经做出的决定。当然,胡长贵没有给刘达透露包大宽的真实想法,就是要看看刘达是如何与包大宽沟通的。所以说,机关没有朋友,只有相互的捣乱。
刘达于是就和包大宽打电话,先是汇报了准村指导员这边的情况,说在局长的关心下,各项工作开展的很好,受到乡村干部的高度评价,今年一定和黄一天继续努力,争取一块指导员先进单位的牌子回去。
包大宽就说,你们辛苦了,指导员结束后,会向县委积极推荐的,让干事的人流汗不流泪。
刘达就说,感谢局长的关心。后来,就提到黄一天对象工作的事,问局长能不能关心一下,当然怎么决定,肯定是局长拿拍板,我只是向局长传达小黄的心愿。
很多时候,作为下属,肯定不能要求局长做什么。
包大宽想了想说,这件事我也听胡长贵局长汇报过,安排一个人工作不是小事,凡进必考,所以这件事要好好的研究,不能出问题,否则,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别着急,我会安排胡局长认真研究的。
谁都知道,任何事就怕研究,研究研究,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刘达不知道很简单的一件事,怎么变的这么难操作。
因为,胡丽丽的事没有实际的进展,刘达就感觉到吴龙的举报有点超前了,到时候黄一天不配合,举报肯定是无果而终,那么就打破自己经营多日的计划。刘达就希望,市里对张贵和刘小娟这件事能推迟一点调查。
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吴龙按照刘达的指示,写了一封人民来信,邮寄到了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反映市财政局干部在驻村指导员期间,**已婚妇女,和乡干部刘小娟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对全市驻村干部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对市级机关干部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希望市级管理部门能认真对待这件事,抱着教育本人警戒他人的原则,从维护干部的整体形象出发,认真查处,对相关当事人进行教育。
最近几年,从上到下,对干部管理的原则是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处理的原则采用不举报不过问的原则,现在有人来信举报了,市纪委和组织部肯定高度重视,决定联合派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的干部都是研究人的人,肯定知道张贵在市里的背景,为了对本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市委负责,在没有弄清举报是否确实之前也不敢随意下定论,那可是要得罪市委常委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怎么调查,就成为两个部门领导头疼的问题,多次协商后,决定抱着对举报信的内容调查的形式去乡镇进行走访座谈,弄清楚真相。调查组是市纪委的一个室主任带队前往的,到了乡镇后,直接和姜照光进行接触,说明来的目的,就是先确定人民来信反映的事是否属实,希望配合。
姜照光知道张贵的背景,官场成精的他知道不能乱说话,否则,有可能丢官失位置。做官,没有了位置,那么活的狗都不如。再说,你对调查组说了什么话,当天就会被人传出去的。张贵不能得罪,刘小娟也不能得罪,她的公公可是县里的常委副县长,自己巴结还来不及。姜照光知道如何应付调查组的人,他装着很吃惊的样子说:
“我在这里很多年,刘小娟副乡长的为人我还是非常了解的,不是那种作风不正派的人,也不是随便的人,是不是谁有着什么目的,进行乱举报,现在,这种无聊的人很多,看不得别人的一点好,只要看到别人进步或者什么的,就随自己的意愿去瞎想。至于张贵,干劲很足,也能做事,去年为码头镇联系了很多的资金和项目,为码头镇发展的做了很大的贡献。至于说作风问题,我很负责的说一句话,肯定是谁抱着个人的什么目的,想打击他什么的,无中生有的举报。”
姜照光这么说,调查组心里很高兴,不出问题就可以顺利交差,但是这么回去也有点为难,不好给领导讲述,于是就问,作为乡镇一把手,张贵在码头镇一年多,是否发现什么不好的迹象?听人说过什么?
姜照光就挠着头说,你们也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眼就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我很难有时间对每个人进行观察,至于和下面的人交流都是工作,所以说细节我就不了解了。在此,向市领导道歉,说明平时和指导员联系不够,以后会认真改变,多加沟通。
姜照光心里说,想从我嘴里得出什么东西来,简直就是从牛**里掏青草,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出什么有价值的话来,那么自己在官场多年也算是白混了,也不可能到现在这个位置。
调查组知道从做官成精的姜照光嘴里是得不到任何的信息,就先后找来乡里的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以及部分中层干部来调查。很多干部虽然看出张贵和刘小娟关系的不正常,但是没有证据不能乱说话,否则,得罪刘小娟的公公,以后就永远了别想发展了。有的人心里虽然有着吃不到葡萄的感觉,但是这个时候眼睛是亮的,知道该说什么,就说这个问题是个人的私事,谁去注意,所以不知道。当然,刘小娟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张贵在一起接触比别人多是肯定的,也许是有人借此来做文章。
姜照光在和调查组谈话的时候,借上厕所的机会,给党政办主任赵大海打了电话,命令赵大海告诉被调查组找谈话的乡干部,如果瞎说,影响乡镇的形象,到时候会严肃查处,绝不手软。没有干部敢违背党委书记的意图。
调查组找了很多乡镇干部谈话没有结果,就知道这样调查肯定是无果的,于是就找和张贵一起到乡镇做驻村指导员的几个人来谈谈,整天在一起吃饭,住在一层楼上,了解的肯定比别人要多。
刘达是几个人级别最高的,所以就是第一个被找来调查谈话的人。刘达的回答,让调查组很吃惊。刘达说,关于张贵和刘小娟之间的事,自己去年就听人说过,说在张贵的宿舍两个人多次乱搞,被同来的很多指导员目睹,影响很不好,既然市里派人来调查,为对个人负责,我认为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有利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