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年纪尚轻的段良媛,和那喜怒皆形于色的良修容。就连处处表现得当,以贤德闻名的德妃娘娘,也不禁僵住了脸上的笑。
立后!
皇上在这个时候提起立后,难不成,是要将子嫣然封为皇后?
&ldo;皇上的意思……是要册封柔夫人为国母吗?&rdo;太后娘娘缓缓将手抬起,轻轻捏了捏婴儿的脸蛋。语气,看似漫不经心,却又透露着几分喜悦。
&ldo;母后觉得如何?&rdo;陌上允浅浅勾唇,不答反问。
&ldo;柔夫人温柔贤淑,举止大方进退有度,又是子家的嫡女。不管是家世还是秉性,都担得起国母之位。更何况,如今这柔夫人又历经了生死,为皇上和我北耀国诞下了长子。
若皇上想在后宫之中选一名妃嫔为后,的确是没人比柔夫人更为合适了。只是……&rdo;
太后娘娘话说到此,轻轻朝德妃娘娘瞥了一眼&ldo;只是柔夫人贤淑归贤淑,却太过温和,不够刚毅和果断。一个人观之可亲虽好,但若缺少了威严,于一个国母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儿。
哀家老了,很多事儿都管不动了。皇上既是一国之君,又已做了父亲。那么该立何人为后,皆得皇上自己来拿主意。不过,在皇上下定决心之前,理应慎重考虑。这柔夫人若当真做了咱们北耀国的皇后,她可能震得住国?可能管得住家?&rdo;
&ldo;是……&rdo;陌上允点了点头,笑道&ldo;柔夫人的性子,确实太过温和了些。不过,她的心思却也十分细腻。朕以为,柔夫人的这种温和细腻与德妃的刚毅果断,正巧互补。
她们二人皆是心宽之人,又不喜争风吃醋。往后柔夫人掌管后宫,德妃从旁协助,倒也能让朕放心几分。&rdo;
&ldo;皇上既已做了决定,哀家就不便多言了。&rdo;太后娘娘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牵起了婴儿的手&ldo;毕竟这国母之位虚空甚久,也是时候立后了。&rdo;
说罢,太后娘娘又道&ldo;只是……德妃帮着皇上打理后庭多年,又是陪伴在皇上身边时日最长的人。如今既然望着她的刚毅果断能帮着柔夫人,不如,便多喜临门,将德妃的位分一道晋晋,如何?&rdo;
&ldo;母后,德妃平日里打理后庭,的确辛苦。只是她的位分已是四妃之首,再往上晋,便是皇贵妃了。&rdo;陌上允皱紧了眉头,朝一旁的德妃看了一眼,道&ldo;依朕看,不如便先赐个封号吧。待什么时候德妃有了孩子,再晋为皇贵妃也不迟。&rdo;
正文第136章:地位与权力的洗牌
德妃听言,连忙下跪&ldo;能为皇上与太后娘娘分忧,是臣妾的福分,臣妾不觉辛苦。&rdo;
&ldo;既是如此,便依了皇上吧。&rdo;太后娘娘瞧着陌上允整个人都沉浸在喜获麟儿的喜悦中,也不好再为德妃说话&ldo;就暂且先给德妃一个封号,让她协理后宫。待来日有了孩子,为咱们皇家延绵子嗣,再晋升为皇贵妃也不迟。
只是……德妃到底是皇上的第一位侧妃,又是段丞相的嫡女,身份尊贵。哀家看,这封号还是得皇上亲自赐了才好,就莫要下头的人插手了。&rdo;
&ldo;德妃端庄贤淑……&rdo;陌上允缓缓抬眼,看着德妃,道&ldo;便赐个端字吧。&rdo;
&ldo;嗯,端,极好。&rdo;太后娘娘点了点头,浅笑&ldo;这个字儿,既应了她的秉性仪态,又与她的姓氏同音,最是适合她了。&rdo;
&ldo;臣妾谢皇上,谢太后娘娘隆恩。&rdo;
&ldo;嫔妾等恭喜端德妃娘娘!&rdo;
……
从最初的太子府后庭,到后来的北耀国后宫。
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段氏的天下。
可如今,只因一个算计得来的男儿,所有的地位与权势,便重新洗牌。
掌管后庭多年,且最有希望登上后位的段丞相嫡女,最后终究是妾。而晚她几年嫁到太子府,且多次有孕多次小产的子嫣然,却最终母凭子贵,成功上位。
一个虽有太后娘娘帮扶,但却难以晋皇贵妃之位。
一个,则一路斩掉荆棘,连晋几阶,成为北耀国最尊贵的女人。
从陌上允下了圣旨的那一刻起,端德妃与子嫣然,看似不过只隔了一个皇贵妃的位分。可实际上,却有着一个天一个地的距离。
当然,对于后宫女子而言,最讽刺的不是求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