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乡郡里的大小中正,品鉴人物高下,举荐拔擢贤才,除了言行,才德,品性,也是要品鉴容止。
&esp;&esp;上行下效。从朝堂到乡野,谁不喜欢长得好的呢。
&esp;&esp;长得好,早晚吃饭都能多勺肉汤。
&esp;&esp;“阮阿般,你从药圃里拔了多少珍贵药株?”西苑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容色俏丽的女童探出脑袋,噘嘴抱怨,“我今日必然要输给你了。”
&esp;&esp;阮朝汐站在垂花门边,女童抱怨的声音不小,她急忙做手势嘘了声。“坞主那边听得见,小声些。”两人放轻了动作,轻手轻脚地在门边斗草。
&esp;&esp;荀玄微噙着清浅的笑,裹着鹤氅裘,悠然甩了下长杆。满鱼篓的锦鲤被放生回池子里,重新摇头摆尾地游走,钓竿钩子又加了点鱼饵,继续放入池中。
&esp;&esp;阮朝汐和西苑交好的傅阿池同时小心地回望。庭院中悠闲独钓的郎君侧身坐着,侧脸在阳光下皎洁如玉。
&esp;&esp;“坞主病了快整个月了吧。”傅阿池担忧地说,“怎么还没好呢。”
&esp;&esp;阮朝汐回头遥遥望了眼池塘方向,小声和傅阿池说,“坞主不喜欢喝药。每次都喝一半倒一半。”
&esp;&esp;庭院对角处,李豹儿砰地从树上掉下来。
&esp;&esp;去了铁箭头的一支长箭落在身侧,他龇牙咧嘴地起身,“霍大兄,下手太狠了!”
&esp;&esp;霍清川的声音隔着南边院墙传来,“不是我。是你燕三兄。”
&esp;&esp;一个豹子似的矫健身躯,柔韧到不可思议,单手勾着墙头,轻快地跳过院墙。阳光下露出一张尚带着青涩气息的少年面孔,神色却冷漠,带着隐约不耐表情。
&esp;&esp;燕斩辰,今年十五岁,还在猛长个头的抽条年纪,自幼习武,天赋过人。
&esp;&esp;燕斩辰先遥遥往庭院中央的主人处行礼告罪,掸去身上浮灰,转脸朝向跌坐地上的李豹儿,张口就是不冷不热的嘲讽,“就你们这些未入门的货色,下盘站稳了么?
&esp;&esp;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从窗外传入东苑学堂。
&esp;&esp;杨斐今日带来一幅六尺宽的大舆图,高挂在白墙上,舆图勾勒了南北疆域,位于长江之北的广袤中原边界。
&esp;&esp;其中以朱笔着重勾出豫州边界。豫州各处分布星星点点十几个小点,以朱笔圈起,大小不一。
&esp;&esp;杨斐点了点豫州中央圈出的最大红点。
&esp;&esp;“这里就是豫州最大的一处坞壁:荀氏壁了。辖有万户,七万余人,部曲两万众。早先中原动荡时,荀氏全族聚居此处,聚居屯田,自给自足。如今局势虽然缓和不少,但荀氏壁,始终是颍川荀氏在豫州的根基所在。”
&esp;&esp;“此处,”杨婓指向荀氏壁西北方向的一处小红点,“便是我们云间坞,地形险要,占据易守难攻之山地,与荀氏壁形成犄角之势,互为守望。”
&esp;&esp;“其余各处,”杨婓指向荀氏壁周边的四五处大小红点,“还有颍川钟氏的钟氏壁,陈留阮氏的阮氏壁,都是豫州宗族大姓聚居的所在。三姓世代交好,过去遇到战乱时,曾经出兵互助。”
&esp;&esp;阮朝汐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胳膊肘忽然被人戳了一下,陆十趴在长案上,以气声和她咬耳朵:
&esp;&esp;“陈留阮氏可是高门大姓。阮阿般,是不是你姓的那个阮?你该不会是陈留阮氏流落在外的族人吧?”
&esp;&esp;“别笑话我了。”阮朝汐把胳膊抽回去,“虽是同样的字,但我的阮是小民庶姓的阮,我家连饭都吃不上,脚下没有寸土,头顶没有片瓦,和陈留阮氏的高门贵姓搭不上干系。”
&esp;&esp;陆十不死心。“万一是呢。”
&esp;&esp;他心思活络,在课堂里托着腮,已经瞬间替阮朝汐畅想到了十年后,“高门大族也有几个旁支的穷亲戚吧。如果能和陈留阮氏联上宗,你岂不就是高门出身的小郎君了?”
&esp;&esp;阮朝汐叼着笔杆,默默翻了个白眼。
&esp;&esp;她最近人养得好,巴掌大的精致脸庞气色红润,原本就如画的眉眼越发生动,端坐时仿佛粉雕玉砌的雪团子,就连翻白眼的动作也极可爱。
&esp;&esp;陆十不以为忤,凑过来继续嘀嘀咕咕,正说到激动处,眼前忽然闪过一个熟悉的鹅毛大羽扇。
&esp;&esp;啪,额头不轻不重挨了一记。
&esp;&esp;杨斐摇着羽扇走过,哼笑一声,“世家大族都录有谱牒,无论嫡系分支,可以追溯七世以上。突然冒出来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哪里是那么容易联上宗的。庶民冒姓攀附高门,可是斩首大罪。诸位童子,小命要紧哪。”
&esp;&esp;小小的插曲回到正题。
&esp;&esp;杨斐一只手按住舆图中南的豫州,另一只手按住了中部的司州。
&esp;&esp;“司州,京城所在之地,中原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