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清平乐村居 全诗 > 第63页(第1页)

第63页(第1页)

“能,比上次更好吃。”安儿跨过门槛跑到花架下,自己爬上石凳开始科普。“我是很想吃酸甜鱼的,家里忙,我大哥也不去篓鱼,不然,我在家早就吃上了番茄做的酸甜鱼。”“不过,我吃过酸甜番茄炒鸡蛋,也很好吃。”说到这里,安儿转头看了看灶房,歪头过去,用手遮嘴,压低声音说道:“不过我还是觉得番茄青椒炒鸡蛋最好吃,酸酸辣辣,我最喜欢用馒头蘸着吃。”说得有点渴,他盯着石桌上茶杯看。有嬷嬷立马上前帮忙斟茶,安儿接过道谢后看着白瓷杯中微黄的茶水犯愁。虽说闻着有陌生的清香,可这颜色??????秦夫人让嬷嬷去端温水,笑道:“小孩子可不能喝茶,小心晚上睡不着。”安儿好奇,“跟我爷爷喝得不一样!”喝了温水后,又开始说二姐的糗事儿。我二堂哥跟我康毅叔的商队南下回来送我爷一包茶叶,我爷舍不得喝,我二姐看见后跟我奶要了半碗,给我们煮鸡蛋吃,用茶叶煮的鸡蛋比白水煮蛋好吃很多很多。我爷闻着味过来我家,见我二姐用茶叶煮鸡蛋,追着我二姐打,家里一个笤帚都被打坏啦!亦或者,等过几天不热了,就让小鸳和小鸯住一笼,生了小兔子养到过年的时候就能吃。“小鸳、小鸯,是兔子的名儿?”“嗯,我二姐说让两只兔子分开住是棒打鸳鸯,我就给它们起了这个名儿。”??????看着乖乖坐在小凳子上等她的杏儿,再听听院里嘴一直就没停过的安儿,苏婉感慨:“还是怀念以前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的安儿啊。”“爷说二哥嘴巧,就是没用对地方。”杏儿话音刚落,安儿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我哪有没用对地方,背书我可是背得最快的,椿哥都比不上我。”他脸上尽是不满,嘟着嘴进屋,催促道:“二姐,快好了没,师娘肚子里的弟弟饿啦!”苏婉挥着锅铲作势要打他,“再胡说我可是要亲自动手了啊,到时让书院的夫子学生都看看,你是个爱哭鬼。”安儿捂住屁股,抗议道:“二姐,你,你不讲理!”话虽如此,后面还是安静了不少。因着苏婉武力镇压,安儿的嘴休息了一会儿,只是也没维持多久。中午,秦夫子回来吃饭时,他又开始叭叭。“师父,我大哥可严厉了,背书没记住打手板,结巴还打手板,我二姐说这会打击我们学习积极性,他还不听。”苏婉:??????“你什么时候听到我说这是打击学生积极性?”她说这话时还背着人,安儿怎会知道?安儿扭脸不高兴道:“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大哥说‘玉不琢不成器’,你竟然认同大哥说的话。”苏婉瞪大眼睛,“合着当时你装睡!”“我哪有装睡,只是还没睡着。”秦夫子笑道:“安儿的嘴,越发利索了。”安儿这小子,也不知他咋想的,伸长胳膊亲自夹了一块鱼肉给秦夫人,“师娘,多吃鱼,生的弟弟更聪明。”午饭吃完,坐了一刻钟,苏婉起身告辞。秦夫人得知三人还要去二伯家送信,没有挽留,只是来时满满两篮子,回去时篮子还是满的。“这些海货你回去,吃之前头一天晚上泡水,煮稀饭时扔锅里或是炖汤都好喝。这是紫菜,做鸡蛋汤放点很鲜;这个叫昆布??????”“昆布是什么,黑乎乎的?”张氏看着篮子里的海带疑惑。苏婉解释,“就海里长的一种海草,可以当菜吃,这是晒干后的模样。”“二姐,什么时候做昆布吃?”安儿伸手戳了戳,舔了一下指尖皱脸,“好臭~”也不知是因何缘由,海带腥味很重,不习惯的人就觉得很臭。一篮子,泡开估计有好几大盆,苏婉本想着暖房时做一道凉拌海带丝,但被家里人一致拒绝。“这味儿很多人闻不惯,做了没人吃反倒浪费了。”苏志栋凑近闻了闻说道。苏志刚听爷奶说了此事,专门过来看了一回,拉着苏婉私下道:“这可是贵重吃食,大越也就登州一带有,听说高丽国这个很多,每年都会给朝廷敬献,这应该是贡品。”苏婉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谁家得了贡品一篮子一篮子送人?见她神色如此,苏志栋笑道:“听说皇帝不喜欢吃昆布,高丽每年到这个季节就进贡很多,皇帝就赏给大臣。”夏日阳光足,晒海带方便,高丽为了得大越朝廷的赏赐,可不得可劲儿送这些“特产”。上次南下,中途遇见登州一代的客商,他们向其打听了一番,得知这昆布很挣钱,可惜,寻常人家买不起,有些富贵人家又吃不惯,不比紫菜受欢迎。因此,他们在江浙一带买了好多紫菜,轻便又好存放,带到京城很是抢手。海带不受欢迎,苏婉用紫菜做了一回紫菜蛋花汤,倒是获得全家人认可。昌平府这边,暖房酒只有正席。可现在是秋收的季节,地里的番麦、蜀黎、蜀米已经长成,若是山坡上的旱地,已经可以收割,再不收蜀黎、蜀米都要落地里。为了方便村里乡邻干农活,苏家的暖房酒直接吃两顿,早晨早早来吃一顿面,完了去地里忙活,午后直接吃正席。本来老爷子不打算给孩子放假,毕竟之前因他生病就停了好几日课,盖房时都是三孙子在教,过两日又要放假,让大一点的孩子帮家秋收。可看着眼珠乱转,不时就偏头看窗外的孩子,他叹气,用戒尺敲打说明,道:“今儿不上课了,明日交十张描红。”孩子们高兴又苦恼,能在隔壁去玩顺便吃席,自然是高兴,可比平日多五张描红??????看到杏儿、安儿、小树带着一群孩子跑进来,苏婉连忙拉住人,“大人端盘可看不到地上,被撞倒怎么办,你们在外面空地上玩吧。”安儿看着院子,桌凳摆放整齐,有那叔伯正在吃饭,村里的大哥哥叔叔们端着木盘穿梭其中,确实没空地。屋里又坐满了亲戚,有些他都不认识,仰头问道:“二姐,我们去放风筝可以吗?”放,放风筝?都秋天了,放什么风筝?“打沙包吧,大姐给你跟杏儿缝的新沙包打着不疼。”送走小孩子,苏婉和梨花给正堂、东西间坐着聊天的亲戚添茶倒水,小草今日是客人,带着杏儿坐在东间炕上,与舅公家几个小女孩儿翻花绳。张氏本想陪着说说话,可灶房一会儿就叫,不是找不见东西就是需要做主,乐呵呵跑进跑出。苏长青陪着舅家岳家长辈在新屋转看,亦是喜气满面,“门窗都是村里李叔和良森一起做的,这雕花,听良森说是南边的样式。”看着做工精细的木活,一行人夸赞张良森,亲爹张栓粮到还谦虚一二,张有地作为爷爷那可是呲着牙附和,夸自家大孙子学出来了!幸亏张良森不在场,不然非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可。新屋子东边是院墙,挨着隔壁家还没盖房的地基,跨院在西边,都是坐北朝南正房三间,西厢三间,北面三间带一小室内茅房,东边是通向主院的洞门。两个跨院前后之间有三四米宽的距离,修了一个洞门,通向西边老屋。院外用青石板铺路,空闲的地儿苏婉准备慢慢修整成花坛,种菜或是种花。正院一进屋子东西各两间房子,却不是时下流行的横并,而是竖排,前后墙和靠通堂这一面开了窗户,很是通透。中间通堂摆放了一张大圆桌,六把雕花圆凳,虽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隔着清漆松木纹路清晰可辨。通堂虽没花木盆栽,但古朴卓雅气息扑面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