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粮铺老远,林猛还有些头晕:“就这么说定了?以后咱们都有七折的米了?”
程曦神色未变:“要说动孙、李两家,此事才有利可图。”
粮食贸易讲究的是规模化,一艘船的运量远远不够。
“这还不好说!七折的米价啊,运到番禺都能赚一倍了,若是自己卖恐怕还能赚得更多!”林猛两眼放光,“等等,那好处岂不是让他们占了?”
“没有他们两家,咱们的船也过不来。”程曦并不在乎分润,事实上,她想的是比利润更重要的问题。
思索片刻,程曦又叮嘱一句:“送信的事情暂时要保密,不能让外人知晓。”
林猛一怔:“孙叔他们也不能说吗?瞒着似乎不太好。”
回程还要两家一起呢,一句不提,好像有点过意不去。
“陆家是地头蛇,哪会缺人送信?偏偏选了咱们这种初来乍到的,里面应该有隐情。知道此事的越少越好,至少要离开合浦再说。”程曦看得明白,这位陆公子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无害。因而在信送出前,还是低调为好。
林猛用力点头。恩公又聪明又厉害,还能写会算,只管听话就行!
“什么?你们竟然买了一整船的米?!”
听到这个消息,李牛震惊不已,“你们不知道番禺的米价吗?从合浦运回去,能赚几个钱?如果本钱不够,也可以选择生漆、干果之类的抢手货啊。”
林家村的这几个小子也太不靠谱了吧?来的时候没钱,运了一船咸鱼也就算了,回去还要运米,这是生怕自己亏得不够多吗?
拼了命跑海,难道就是为了那点微薄的利润?
林猛听到这话,不乐意了,哼了一声:“谁说我们要去番禺卖米?这些米是准备拉回家卖的,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米价正高!”
秋收还要一个多月,确实是米价最高的时节。只有交趾稻一年三熟,才能打个时间差。
李牛也是个聪明人,立刻反应过来:“如果能就近卖,倒是个不错的买卖,就是太占仓了,一船能装的货有限。”
这也是运粮的最大问题,粮食太重,像他们这样的单桅小船装不了多少。
真正的海上运粮船都是千料巨舰,不是他们能比的。
程曦却开口道:“店家已经答应了,只要我们能赶在秋收前回程,粮食可以七折发卖。”
李牛吃了一惊:“真的?!”
七折啊!如果真能赶上,确实有利可图。而且就地发卖,价钱还能自己说了算,不必运到番禺任人宰割。
他还在琢磨,孙二郎已经开口:“如果顺风,来回用不了一个月,这事可行。”
现在是风向最好的时候,多跑一个来回也不算什么。
见孙二郎答应得这么快,李牛反而有些犹豫了:“话是这么说,但粮食好不好卖还不一定呢。我们没做过这买卖,而且满仓的话船开不快,万一遇上海盗就麻烦了。”
林猛赶紧道:“我们这不是运了一船回去吗?到时候可以先看看情况!”
他们还要再争执,程曦抬手止住了话头:“不急于一时,先返程再说。”
这句话让三位船长都冷静了下来。是啊,能不能再赚一笔,还得先过了这一关才行。
有了这个思量,众人干劲更足了,迅速整理起了货物。李牛和孙二开始催促装货,程曦也让林猛用剩下的钱换了些胡椒。
这可是南洋最热销的货物,一斤就要八两,等到了番禺,卖个十二三两不在话下。虽然赚不到翻倍,但性价比相当不错,而且分量轻,不占地方。
只是本钱太少,最终只买了五斤,小心翼翼地装了一箱,放在程曦的房间里。
第二天,陆氏按照约定把稻米运到了码头,还偷偷塞给程曦一个加了泥封火漆的小匣子。
这自然就是她要送的信件。程曦对匣子里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只问清楚了送信的地点,就把匣子收了起来。
到了下午,三艘船准备妥当,补足了净水和粮食,齐齐扬帆起航。
站在船头,林猛有些紧张:“回程真的会遇上贼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