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县城集市,这里跟清水镇不一样,有市吏在看管,是要收税的。
大渊朝轻徭薄赋,农税不算重,这商税更是轻,三十抽一,典型的古代商税水准。
皇帝老爷跟他的官僚系统是真的不知道,这片大地上究竟谁最挣钱,一直死死盯着那点土地农税,算是时代的局限性吧。
当然了,如今这个生产力水平,想要公平、公正收上来商税,也是不容易的。账务往来,假账真账还真不好查。
还是农税简单,丁口税简单。多少旱地收多少小麦,多少水田收多少稻谷。丁口税,有几个喘气的就收几个人的丁口税,按照皂册收,简单的很,中间没有多少弯弯绕。
封建社会,皇权不下乡,只有简单才能把税收上来,而且下面的官僚系统也不容易钻空子。
复杂了,那漏洞也就多了,绝对是更加容易出问题。
就比如丁口税,小孩子、壮劳力、老人、男男女女都收一样的丁口税,明显就是不合理。
但是,你要说小孩子、老人少收一些,下面立马就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
收税的官吏,就能指着你六岁的儿子,怀疑他十八岁了,是侏儒。
至于王员外家那七尺高的儿子,那是病,大夫都说了,吃太好撑起来的,实际上他只有十岁。乃至于,县令家小舅子的丈母娘,你是眼瞎吗,她都八十了,就因为保养得好,看着年轻吗,你个乡巴佬懂个啥?
简单了,才能粗暴避免很多问题。
古人,不笨的。
赵清虎给那市吏送了一条鳜鱼,对方收了一百文市税,稳赚不赔。
集市内,卖鱼的只有两个渔夫,拿着鱼篓在兜售。
赵清虎家的活鱼,绝对是紧俏货。
直接就在牛车上贩卖,连牛都不用送去车马店。
赵清虎就站在牛车上,手中抄网一敲大木盆,里面的鱼儿被惊动,立马就哗啦啦动了起来。
“好家伙,活鱼啊!”
“老板,你这鲫鱼什么价?”
“鲫鱼小的十五文一斤,大的二十文一斤,小本买卖,概不还价!”
赵清虎喊了起来,“鱼,活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鲜的活鱼!”
集市人多,很快,便有不少人围了上来。
“活鱼,哪有活鱼?”
赵清虎正忙着称重收钱呢,来了个大客户,一口气要了三条鳜鱼。
好家伙,鳜鱼可不便宜,五十文一斤。
就在此时,一个胖子挤了进来,扑鼻而来的就是油烟葱花味。
这是来了个厨子啊!
“您稍等,活鱼都在车上,先挑挑。”
三条鳜鱼,一共七斤八两,三百九十文,好东西自然不能抹零,一个铜板都不能少。
钱货两讫,赵清虎把铜板扔进了脚下的钱箱内,这才看向那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