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就是拉上来两条鲫鱼,回去炖汤也是一个荤腥,三文钱可买不到。
“清虎,你们家住不下了,怎么又建房子啊?”
“豆腐坊忙起来了,买了几个人回来,房间的确不够用了。另外我让郑师傅帮忙弄一个冰窖,冬日藏冰,夏日就能拿出来用了。”
“冰窖?我的天,那不是大户人家才有的吗?”
“啥大户人家,就挖个冰窖,冬日咱们竹溪就会上冻,到时候弄些冰回去,藏着等夏日用。你们若是有钱,也在家里面挖一个,冬日藏冰,夏天就算自家不用,也能拉到县城去卖掉,可不便宜。”
此言一出,立马有不少人心动了。
我滴个乖乖,难怪赵清虎家能发达了,这几句话就有一个赚钱的买卖。
冬天竹溪封冻,他们来取冰,那是无本的买卖。
只要能藏住不化,夏天拿出来卖到县城,绝对能赚钱。
“郑师傅弄一个冰窖不便宜吧?”有人问道。
“看用什么材料,你们自己在家也能挖,就往深处挖,地下两三米,冬天把冰藏进去,就直接封上,夏天再打开,也能保存住。”
赵清虎让郑师傅来挖冰窖,是想着专业的人弄出来的是精细活,方便取用里面的冰,能供应自己用上一整个夏天。
可若就是卖个冰,那冬天藏起来封死,夏天再打开,也不是不行。
毕竟,冬天之后的春天,气温虽然回暖,也不会如夏日酷暑一般炎热,指不定就能存住。
“我就是提个建议,万一化了,你们可别找我麻烦。”
“那不能。”
“就是,这是一条来钱路,清虎你能跟我们说已经是有善心,咱们可不能恩将仇报当白眼狼。”
“对了清虎,我怎么见你家那山坳里面的稻子又长起来了?”
此时,村中一个老人开口,提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二茬稻。
赵清虎笑了,“老叔啊,那是二茬稻,我之前秋收的时候,不是拦腰收割的吗,留下的稻杆重新发芽抽穗,长出来的稻谷就是二茬稻。”
“啥,水稻还能长第二茬?”不少人都站了起来。水稻又不是韭菜,还能一茬一茬收割啊?
这可是大事情,稻谷啊,他们最重要的粮食。
“可以长的,不过咱们原本的耕种方式长出来的水稻就算了,太瘦弱,长不出二茬稻。用我的办法,肥力跟上,大概率是能长出来的。就是二茬稻生长周期短,瘪犊子多,就算是灌浆了稻壳内有米粒,米粒也是不饱满的,一亩田长不了多少,大概六七十斤吧。”
“那也是粮食啊,明年我家就用清虎的办法,到时候清虎你可要指点指点老叔我。”
“放心吧老叔,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还是清虎的办法好,还有二茬稻,一亩田几十斤粮食也很好了。”
“是啊,白捡的粮食。”
“你们可别听风就是雨啊,长了二茬稻就不好种油菜了。”赵清虎叮嘱道。
“那有什么,养田肥田也好啊,油菜哪有粮食重要,少吃些油饿不死人。”
“就是就是。”
赵清虎无奈,也只能听之任之。
他们家的二茬稻,基本上是长成了,稻穗都耷拉脑袋了,能收获了。
只是,他不打算种其他的东西,就一直养着,等霜下来便去收了。
现在收了,赶一赶还是能种油菜的,就是时间有些赶,油菜入冬之前生长期不够,冬天要冻死一些,来年油菜收成不会太好。
“哎呦,大郎拉着驴车来了,咱们也该回去吃晚饭了。”
黄昏时分,大郎拉着驴车来了,来接赵清虎回家吃饭。
这也是众人收杆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