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夫子也不会干涉。
正如下棋,一旦选择了,那就要落子无悔。
要说的是义学中还有不少在长年累月间喜欢上教书育人,放弃考科举的。
当然这些人当初考科举的初衷也只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对当官并没有太大的热衷。
现在他们在皇后娘娘筹建的义学里教书育人,钱财不缺,逢年过节都会发下来很多吃用的东西,头顶上又有皇后娘娘罩着,这都已经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了,还费劲考科举干嘛!
卫晞:“这个结果我也是没想到!”
第351章那位端坐在巍峨宫廷内的人【二更】
义学内各学科百花齐放,各学科自然也要有先生来教导。
文学院还好,先生是现成的,商学院工学院和农学院的先生就要从民间和别处找寻了。
这么一来,除了从民间找寻来的先生,不少衙门又被温久铭扯着皇后娘娘的大旗给筛选了一个遍。
司农署的几位司正,户部的一些小官吏,工部的一些匠人管事,通通都有了一个副职。
那就是除了在自己衙门的工作之外,还要兼任义学三大学院的先生。
被找到的这些人没有多做考虑就点头同意了。
一来他们也没能想到自己这种底层小官还能有当别人先生的这一天,心情难免激动。
二来若是做义学的先生,他们还能收到义学发放给他们的月银,只是把自己已经做惯了熟能生巧的工作交给学生们而已,又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来,一个月就能得两份月银,岂不美哉!
但也有一些只有女子才会男子鲜少会去学的技能。
譬如刺绣,织布,裁衣。
温久铭在奏折上请示过卫晞后,去了一趟桃源镇,从桃源镇学堂的织造院里请了先生过来。
‘顺便’又从旁边织造院里请了几位先生。
卫晞听说后,摆摆手,“随他。”
高级课程一级二级是学习和领悟,第三极则是自己往深了钻研。
义学四大分院开设成功后,其他分院便开始一一效仿。
大雍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悄然间高度集中起来,同时又由这些人才教导给更多的孩子各种技能。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
与此同时,桃源镇医学院中的学子们在经过五年时间的学习也终于通过考核出师。
医局开始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