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永乐风云TXT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允炆没有回话,大厅内安静得连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出来,黄子澄虽明知别无他人在场,太孙也不会将此事说出去,但仍不由得一阵紧张,头上顿时冒出汗来。

&ldo;爱卿说得很对,&rdo;允炆终于发话了,&ldo;只是诸王素为陛下信任,这藩又如何削得?&rdo;

见太孙支持削藩,子澄一颗心终于落地,胆子也大了起来,沉声说道:&ldo;陛下在世,这藩自是不可削。只是臣斗胆,陛下终有不在的一天,到时殿下再兴削藩,则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必能成功。&rdo;

&ldo;理是这个理,但若到时诸王不服,滋生祸乱,却又该如何?&rdo;

&ldo;太孙既已登基,便为九五至尊!诸王均是臣子,若有不服,便是谋反!&rdo;黄子澄豪情顿生,声音也大了起来,&ldo;天下卫所,纵有归藩王节制的,但也总是朝廷兵马;天子下旨,他们谁敢不遵?诸王所掌,不过护卫军校而已。一旦有王谋反,陛下则明诏征讨。天子堂堂之师,讨伐乱臣贼子,岂有不胜之理?&rdo;

子澄一番慷慨之语,大大激发了允炆的信心,先前的忧虑与不快顿时散去。允炆疾步上前,一把将跪在地上的子澄扶起,动情地说:&ldo;爱卿方才所说,俱是至理名言,我必牢记在心。只是真到削藩之时,还望爱卿助我一臂之力!&rdo;

太孙如此信任,子澄还有什么好说的,当即哽咽答道:&ldo;臣必不负殿下重托!&rdo;

……

&ldo;陛下&rdo;

黄子澄一声轻唤,将建文从往事中拉了回来。叹了口气,建文方道:&ldo;黄爱卿说的是,宗藩不削,国无宁日,朕不可因叔侄私情而废国事。&rdo;

&ldo;吾皇圣明!&rdo;齐泰、黄子澄双双跪下赞道。

&ldo;既已定议,便不再更改。至于如何削藩,两位爱卿回去后商量一下,拿出个妥善的章程出来,即能削除祸患,亦不要激起祸端,前汉&lso;七国之乱&rso;、西晋&lso;八王之乱&rso;万不能在本朝重演。&rdo;建文满脸郑重地说道。

&ldo;阿!&rdo;

&ldo;此事事关重大,仅可二位爱卿知晓,千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必引来滔天祸患!&rdo;

&ldo;阿!&rdo;

待齐、黄二人走出大殿,建文感到一阵轻松。积压了多年的难题总算有了些进展。建文站起身来,望着殿外的一片蓝天,苍白的脸上浮出一丝笑容,许久,方自言自语道:&ldo;方先生应也快到京城了……&rdo;

太常寺位于洪武门外右侧,与左侧的工部遥遥相望。此时,在太常寺内的值房里,黄子澄正与齐泰激烈地争论着。

自从得到建文削藩的明确旨意,齐、黄二人便夜以继日地为削藩之策详加谋划。经过数日的商议,二人已定下了&ldo;从速削藩、依次而行&rdo;的宗旨,只是在从谁削起的问题上,两位天子重臣却发生了激烈地争执。

&ldo;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燕王为诸王之长,且实力最为雄厚,除掉燕藩,其余诸王必然丧胆,岂敢再生不臣之心?此乃一锤定音也!&rdo;齐泰慷慨说道。

齐泰说得很对,拿下燕王,诸王力量便减掉了一半,确是一步好棋。但黄子澄却有着自己的忧虑,只见他缓缓说道:&ldo;尚礼兄说的是,只是燕王素来恭谨,从无不法之事;且其两次出塞,均获胜而还,于国家建有大功。如今无罪而削,又岂能服众?&rdo;

&ldo;非常之事,需用非常之谋!虽然燕王无过,但其久镇河北,威望素著,且燕、辽各地官军亦由其统率多年,势力可谓盘根错节。若其生了异心,黄河以北,将不复朝廷所有!&rdo;齐泰仍在坚持。

&ldo;朝廷赏惩俱应有道,否则如何治理天下?无过而罚,又岂是圣天子所为?燕王实力虽强,但反心未显,贸然削夺,难挡天下悠悠之口啊。&rdo;黄子澄亦据理力争。

黄子澄与齐泰不同,齐泰办事干练,只要能达目的,并不在乎些许啧言;黄子澄却是求全之人。在他看来,因削藩而损朝廷清誉并不是好局,他希望能有个十全十美之策,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齐泰冷哼一声,将头伸到黄子澄耳边悄声说到:&ldo;当年高皇帝屠戮功臣之时可是有道?&rdo;

&ldo;尚礼禁口!&rdo;黄子澄吓了一跳,忙阻止道,&ldo;太祖之政,岂是你我二人议得的?切莫再做此言!&rdo;

齐泰也知道此事忌讳,方才不过是被黄子澄的迂腐劲儿逼急了,才蹦出这么句&ldo;大逆之言&rdo;来,此时亦知不妥,脸顿时红了几分。

黄子澄心知齐泰对削燕一事十分坚持,自己也劝不了他,便呵呵一笑道:&ldo;莫不如此事暂且放下。听说方孝孺已进京,陛下十分赏识,这些天一直让其随侍左右。不如我等现在进宫面圣,顺带会会这位名满天下的孝直先生?&rdo;方孝孺是海内闻名的大儒,洪武年间因被仇家陷害,被贬至汉中。建文久闻其名,刚一登基,便下旨召其入朝。

齐泰明白黄子澄这般说,知其是要将此事交于皇上决断。他也不愿再在此事上与子澄纠结,免得伤了二人和气,便起身笑道:&ldo;既是如此,我等便一起去瞻仰瞻仰方孝直的风采。&rdo;

建文今日并未像往常一样在武英殿召见二人,而是改为谨身殿见驾。二人进了殿门,便见一位身着九品绿色盘领右衽公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清瘦男子面北而立。两人心知此人便是方孝孺了。待行完礼,建文笑道:&ldo;这位便是孝直先生,前日刚到京城。本来朕早应引荐给二位爱卿,不过知尔等公事繁忙,所以耽搁了下来,今日却正好见见。&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