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诸将也以为,若能以曹操为藩镇,其在兖州、青州一带抵御袁绍,而江东趁机占稳豫州,兵进益州,休养生息,到时候以青、徐、豫、益、荆、扬、交七州为根基,袁绍纵有河北亦难当江东大势。
荀彧见江东诸将意动,亦态度逐渐强硬,说道:“况孙将军如此相逼,便不忧曹将军率军归于袁绍?到时袁曹联军近二十万步骑挥师南下,在许昌城下这十万军队,又有几人会为孙将军死战?若一倾覆,惨败而归,恐基业分崩!”
听荀彧说完,孙策扬声大笑,说道:“荀卿何必以此无稽之谈而诳天下?曹操若甘为人下,当初只有三县,兵万余之际,就已经归降袁绍,何必等到今日?”
但荀彧有句话,孙策还是非常慎重关注的。
那就是如今曹操虽然局势艰危,但未若当年兖州之战时,被吕布偷袭仅剩下三县之地。
哪怕被袁绍、孙策两面夹击,如今曹军的疆域仍跨州连郡,在青州、兖州、豫州都还有据守之地。
曾经有过低谷的好处就是,会让人更加沉稳,见过了当初的惨烈,现在的情况对曹军而言恐怕是微不足道。
只要曹军能打赢袁绍,然后七八万大军回援,孙策率军十万围攻许县的战事,就会像孙权攻合肥一样,被迫撤围。
所以孙策更坚定决心,一定要奋战攻破许县,不给曹操势力重新转盛的机会!
而眼见孙策态度如此坚决,荀彧不得不说道:“孙将军纵不愿以部曲视之,亦可以盟友视之。如今袁绍兵强势众,将军难道就不忧其成席卷之势?”
这也是荀彧出城的最重要倚恃,以荀彧的谋划和眼界,他不信南军之中没有谋士向孙策谏言,纳曹将军为藩镇,共抗袁绍,此实乃江东之上计!
刘备为何生命卓越,在诸侯之间备受欢迎,不正是因为其作为藩镇,可以为诸侯对抗强敌?
曹将军兴军创业之初,亦为袁绍藩镇,为袁绍西讨黑山,南抗袁术,东击陶谦。
刘备在被吕布袭取徐州后,可以被迫使吏向吕布请降,请屯于小沛。
难道曹将军穷途末路之下就不可以请降?
若江东不纳之,而袁绍以胸襟气度,纳其降,则南军危矣。
毕竟袁绍若扫清曹军,下一个强敌就必然是孙策!
所以荀彧不能理解,为何孙策丝毫没有肯纳曹操为藩镇的打算?
若胸襟气度如此,岂不是将曹军推向了袁绍?
还是他笃定袁绍亦不能纳曹将军?
而孙策则很直接的回复道:“袁绍布衣之雄耳,此乃汝曹营之名言,荀卿今何不认?天下能与孤相争者,唯曹操也。孤势必取兖、豫而绝曹操之势,荀卿今日若再不降,我大军四面既围,破城之后断无可赦。愿卿再思之!”
荀彧断然回道:“吾君在北,不可使吾南面而活。”
随着荀彧断然的拒绝,此次交谈彻底宣告失败,孙策当即策马而归,直接下令全军攻城!
他今日兴师动众,列阵上万甲士,可不仅仅是为了重威,也是打算彻底结束许县之战。
随着围城十余日,城中矢石近乎耗尽,而护城河已经被填平了上百处,多处土垒亦已经与城墙等高,骑兵甚至已经可以直接策马登城。
十万人之力,可摧城搬山!
而多日来,江东将校对义师、群寇的整顿也终见成效,今日一战攻城大军出兵三万,三面猛攻!
其中江东的精锐武夫出动了一万人,义师和群寇出动了两万人,剩下的防备曹军北方援军。
不是孙策不肯出动更多的部队,而是一万人猛攻一面城墙已经是全线进攻,不留余力了。再出动更多的部队,战线也摆不开。
有江东将校各都督数部军兵攻城,这战事就极具兵法谋略了,并非数千人一拥而上,密密麻麻的蚁附攻城。
城墙下江东军队各种攻城器械、冲车井栏、床弩云梯齐上,护城河前更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