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时,眼中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点了点头,沉声道:“我明白了。”
与此同时,国子监内,虞世南满面红光,脚步飞快地穿梭在古朴的建筑之间。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本用布帛包裹的书籍,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颖达兄!颖达兄!”
虞世南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在寂静的国子监内回荡。
孔颖达正襟危坐于书案前,一丝不苟地批阅着学生的课业。
听到虞世南的声音,他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来人。
“世南兄,何事如此慌张?”
虞世南冲到孔颖达面前,顾不得行礼,一把将手中的书籍放在书案上,语气激动地说道:
“颖达兄,出大事了!天大的消息!”
孔颖达看着他这副失态的模样,“哦?何事能让你如此激动?”
虞世南神秘一笑,缓缓打开包裹书籍的布帛,露出了里面的真容——一本普普通通的《诗经》。
“此书有何特别之处?”孔颖达拿起《诗经》,随意翻阅了几页,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虞世南见状,连忙指着书页上的几处细微之处,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颖达兄,你仔细看看这些……这些小点点!”
孔颖达顺着虞世南手指的方向看去,起初并未在意,只是一些细小的墨点而已。
但很快,他便发现了这些墨点的不同之处。
它们并非随意点缀,而是分布在句读之间,将原本连贯的文字分割成一个个清晰的意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
孔颖达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仔细辨认着这些墨点,口中喃喃自语,“句读之法?标点符号?”
虞世南得意地点了点头,胡须都跟着颤动起来:
“正是!有了这些标点符号,文章义理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为断句而苦恼了!简直是学问之利器啊!”
孔颖达如获至宝,双手颤抖地捧着这本《诗经》,爱不释手。
他反复研读,越发觉得这些标点符号精妙绝伦,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妙!妙!妙!”
孔颖达连声赞叹,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此法若能推广开来,必将惠及天下学子,功德无量啊!”
两人激动地讨论了许久,最终,孔颖达冷静下来,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世南兄,此书你从何处得来?这标点符号又是何人所创?”
虞世南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实不相瞒,此书乃是我在东市闲逛时,偶然所得。至于这标点符号的来历,我就不得而知了。”
孔颖达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压低声音道:
“世南兄,你可曾听闻,大炎也有类似的断句之法?”
虞世南闻言,脸色骤变,惊呼道:“颖达兄是说……此书莫非来自大炎?”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惊。
如果这标点符号真的来自大炎,那其中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与此同时,陇西李氏府邸内,气氛却异常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