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波和夏文青抬着一口陈旧的大铁锅回到知青点门口的时候,前院厨房门口聚集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李红军压轴出场结束了闹剧:“都干什么呢?人家吵架有什么好看的,自己都收拾利索了?”
人群各自散去,厨房里的三人已经开始了极限拉扯,郭文华主张蔡成赔自己暖水瓶,蔡成则支支吾吾的想让宋月出这个钱,毕竟热水是给她准备的,宋月确实哭得好不可怜。
一个暖瓶水可不便宜,不但要八块钱,还要两张工业票。
待在乡下当知青,钱都挣不到一分,更没有各种票的来源,蔡成下乡这么久,自己都没置办上一个暖水瓶,以往全是蹭的郭文华的,他拿什么来赔?
宋月倒是有钱有票,看着蔡成那殷切的眼神和无比诚恳的模样,最后咬牙答应由她来赔偿,但是买不买得到就得郭文华自己想办法了。
卢海波和夏文青磨磨蹭蹭的在大灶眼上安铁锅,这口锅是托钱七叔找队里的老人换来的,已经补了不知道多少次,最近换了新的才退休下来,他们用了半斤红糖、六块钱再加三尺布票才换到。
那家人的大胃口让钱七叔觉得很没面子,当场帮着卢海波把他们家那口不常用的烧水铝锅也要了过来才作罢,刚才铝锅就是放在铁锅里被抬回来的。
严小雨和童海琼站在一边等卢海波和夏文青安好了锅才开始张罗早饭。
吵架的几人压根不在意厨房里还有什么人在听,自顾自扯皮扯的挺嗨。
磨洋工四人组眼神碰撞,对于宋月的圣母属性,有些一言难尽。
也说不定她和蔡成真的有点什么呢?她们只要继续吃瓜就好。
有了大灶,做饭快上许多,两个灶眼一起用上,煮饭做菜两不耽误。
吃早饭的时候,卢海波把打听来的消息分享给了小伙伴。
“今天队上的人都要上山,据说这都是传统,山里盛产各种菌子,昨夜刚好下了一场小雨,今天山里肯定有好货。”
“菌子?真的?你们认得那些能吃吗?”童海琼连忙问,如果误食了菌子,那可是要躺板板的。
“不认识啊,不过那么多人上山,跟着他们,然后根据他们捡的菌子很快就能认得了,不认得的那种不捡就是。”卢海波觉得这个不是问题。
严小雨关爱的看着这个大男生,没有残忍的提醒他,队员们大概都不喜欢在捡菌子的时候身后跟着尾巴。
夏文青和童海琼倒是认同的点点头。
四人迅速的做了决定,吃完饭就背着背篓跟着大部队上山。
背篓是前几天找钱七叔还小泥炉的时候,钱七叔觉得半斤红糖这样的礼有些重了,毕竟只是借用了十来天小泥炉,又不是换走,而且当初来帮忙打灶台也是收了报酬的。
所以卢海波离开钱七叔家的时候,钱七叔把家里小儿子练手的时候编的几个大小不一的竹筐直接送给了卢海波,知道他们四个人要好,很大方的给了四个。
虽说是练手的作品,但在严小雨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反正他们自己是编不出来的。
严小雨对这次后山之行,捡菌子的热情并不太大,反倒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去荷塘。
四人背着筐出门的时候,刚好遇见钱六婶带着另外几个小媳妇路过知青点门口,目的地正是后山。
嘴巴挺能叭叭的卢海波也不敢往婶子身边凑,万一让人误会耍流氓就不好了。
这时就是童海琼和严小雨出马了。
严小雨那“豆角战士”的称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传遍了整个大队,婶子大娘们对她充满了好奇。
于是她刚一上前打算搭讪,对面就有了回应,简直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向奔赴,童海琼觉得自己都不用开口了。
跟着钱六婶一路走上窄小的山路,严小雨还不忘不动声色的打听那片荷塘。
在她看来的“不动声色”,在钱六婶一众队员眼里,那可是明晃晃的带着目的性,只不过大家都笑笑,哪有小姑娘不喜欢那么漂亮的荷花的?
就连本地队员,没事的时候也爱去荷塘那边转转,不止是那里凉快,景色是真的漂亮,最主要的是,等莲子成熟以后,大队会组织大家去收莲子、收莲藕。
荷叶也都是大家的心头好,家家户户都会带些荷叶回去自己制作荷叶茶,夏天泡上一壶,好处多多还不花钱。
另外,荷塘里也会有惊喜,鱼儿就不说了,螺蛳也不少,有时候还能采到荸荠。
因此对于严小雨的打听,钱六婶也没隐瞒,反正过不了多久她也能知道。
严小雨听得眼睛都发亮了,原来好东西这么多啊!
下过雨的山路有些湿滑,一个不注意就是一个趔趄。
钱六婶带来的小分队很快就各自有了发现,分散开来。
也是这时,四人小组才真切认识到,人家是真的不乐意带他们在身后,而且他们时不时脚下打滑,根本就跟不上队员们的步伐,想跟也没得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