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难保不会有别国军队伪装成秦军,骗取本地驻军的信任蒙混过关。
&esp;&esp;因此,当这乌泱泱一大片人靠近之时,函谷关的两名守将都提高了警惕。
&esp;&esp;王贲与蒙恬奉秦王政之命,去与这两名函谷关守将交涉。
&esp;&esp;他们手里拿着嬴渠梁交给他们的信物,高声道:“我们是秦王政的人。秦王政接到了来自先祖的《求贤令》,特意带领我们前来襄助秦公!”
&esp;&esp;耳边尽是涛涛黄河声,又有两边将士行动间带出的声音,他们必须提高嗓门,才能让他们的话语清晰地传入对面人的耳中。
&esp;&esp;两名守将显然被提前知会过,在听到这番言论后,他们也没有露出惊讶之色。
&esp;&esp;“将信物呈上来看看!”
&esp;&esp;当王贲和蒙恬来到那两名函谷关守将面前时,四人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震惊之色。
&esp;&esp;王贲的面孔与蒙恬的面孔,和对面的正副两名函谷关守将的面容,竟是如此的相似!
&esp;&esp;
&esp;&esp;“你是……”
&esp;&esp;王贲与王翦,蒙恬与蒙骜,四个人,不约而同地问出了同一句话。
&esp;&esp;王贲看着眼前似乎比自己还年轻些的王翦,神色惊疑不定。
&esp;&esp;对面的蒙骜则看着蒙恬的脸,皱起了眉:“你是我蒙家人?哪一支的?”
&esp;&esp;蒙恬颤声道:“我是秦王政手下伐魏副将蒙恬,蒙武之子,蒙骜之孙。您……可是我的大父?”
&esp;&esp;作为嬴政的心腹将领,许多事,嬴政并没有瞒着王贲和蒙恬。
&esp;&esp;王贲和蒙恬都知道,其他位面的秦昭襄王已经先他们一步赶来了这里。
&esp;&esp;那位秦国先祖极为彪悍,在秦王政率领大军赶到之前,秦昭襄王就已经赶走魏军,夺回河西失地,将河西之地双手奉还给秦孝公。
&esp;&esp;现在的秦国,早已不再是《求贤令》中那个可怜兮兮的受气包了。即使秦国国力依然弱小,拥有了强大军队的秦国,已经让周边的国家不敢随意再随意欺--辱它。
&esp;&esp;在这过程中,秦昭襄王功不可没,王贲与蒙恬也对这位威名赫赫的秦国先君十分尊敬。
&esp;&esp;只是,王贲与蒙恬也不知秦昭襄王在家书中对他们王上说了什么,导致他们王上不怎么待见秦昭襄王。
&esp;&esp;就连秦孝公膝下一团孩子气的秦惠文王,在他们王上口中出现的频率,都比秦昭襄王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