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魏州城下一场混战。决死一战的魏博军成功击败了乐从训,迫使他撤往内黄(今河南内黄县)。魏博军乘胜追击,把乐从训一举包围,准备聚歼。乐从训见大事不妙,突然想起了朱温。不久前,魏博军刚刚杀了朱温的使者,不如向朱温求救,剿灭魏博军。
接到乐从训的求援信,朱温又忧又喜。魏博军这样一闹,剿灭秦宗权的事又不知拖到猴年马月。但魏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据有魏州,就为进攻河北搭上了一块跳板,同时还可以威胁李克用的侧翼。想到这里,朱温立即派朱珍为统帅,李唐宾、牛存节为副将,带兵北上,解内黄之围,同时寻机占领河朔地区。
自从在郓州吃了大亏之后,朱珍一直闷闷不乐,在家闭门思过。现在朱温又对他委以重任,这让朱珍立即兴奋起来。
看来那次愚蠢的失误并没有影响朱温对自己的信任,朱珍这样想着,发誓要在魏州打一场漂亮仗。
&ldo;魏博军正集中全力围攻内黄,不知我军即将进攻,这是天赐良机。你马上以精骑为先锋,突袭魏州,先端了他们的老巢再说!&rdo;朱珍召来牛存节,信心百倍地说。他想了想,又加上一句:&ldo;记住,兵贵神速,这次出兵关键就在一个字‐‐快!&rdo;
骑兵突袭对勇将牛存节而言正是拿手好戏。牛存节带领骑兵旋风般而去,迅疾在滑州渡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一路进攻,接连攻下兵力空虚的黎阳、临河、李固三座城池。
&ldo;哈哈哈,朱珍为将,遇强更强,最擅奔袭,后面还有魏博军的好果子吃!&rdo;看到捷报,朱温仰天大笑,已然成竹在胸。
还没等魏博军回过神来,朱珍又分兵攻击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切断了魏博军的后勤补给线。朱珍则亲率大军与牛存节会师临黄,直扑魏博军主力后背。
&ldo;先掐其三寸,再断其尾,胜势已成,就看这一战,朱珍能否击破魏博豹子军了。&rdo;听完战报,朱温负手看天,自言自语。
正在内黄和乐从训打得不亦乐乎的魏博军主帅罗弘信惊恐万分,急忙派出最精锐的豹子军前往迎敌。双方在临黄展开大战。朱珍亲自带领骑兵突击,锐不可当,魏博军大败,豹子军变成了&ldo;包子&rdo;军,被杀两千余人。
出兵以来,朱珍的军队如闪电霹雳,纵横河北,视战力彪悍的魏博军如无物,一时威震河朔。
&ldo;接下来,若与乐从训军内外夹攻,可聚歼魏博军主力。如此,则河北六州,一鼓可定矣!&rdo;闻之临黄大捷,朱温已喜不自胜。如果据有燕赵之地,则对太原的李克用形成了钳形包围。想当年,自己最崇拜的刘秀,不正是在河北起家的么?
强大援兵到来的消息让被围的乐从训也兴奋起来,一边叫嚣着要和汴州军队里应外合,一边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向魏博军发动进攻。魏博军遇上朱珍被打得无还手之力,但对上乐从训立刻又变回了豹子。混战中,乐从训被斩落马下,军队也遭到全歼。
魏博军杀了乐从训,索性把他已经出家的老爸也从寺庙里揪了出来,押到军营处决示众。魏博军除掉了乐彦祯、乐从训父子这两个心腹大患,也不想再与朱温为敌。罗弘信立即遣使向朱温道歉并送上重礼,希望与汴州交好。
朱温原本想乘机拿下魏博六州,将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没想到乐从训竟然如此不中用。
正当此时,一纸急报又交到了朱温手上。不甘寂寞的秦宗权见斗不过朱温,竟然又打起了淮南的主意,派遣部将孙儒渡过淮河攻打扬州。
当时淮南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军阀混战,扬州早已生灵涂炭。刺史杨行密自知无力抗衡,急忙向朱温求援,并奏请朝廷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武官的最高职务),兼任淮南节度使。刚刚在河北地区打开局面的朱温不得不令风头正劲的朱珍撤军,把刀锋转向淮南。
身处四战之地的朱温,成了那个乱世最忙的人。
2.春寒料峭
朱温发现他正在扮演一个很尴尬的角色。
他就像朝廷的救火队长,哪里火起他就奔向哪里救急。虽然受命讨伐师出有名,而且还可以顺便扩充地盘,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在战略选择上,他往往丧失自己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不得不在次要方向上不断用兵而丧失主要方向上的攻势。因为这样,剿灭秦宗权、消灭天平军、进攻河北他都不得不半途而废。
而唐朝皇帝和朱温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朱温希望利用朝廷壮大自己的势力,提升自己的地位;而皇帝则希望用不断增加的官位和俸禄紧紧抓住朱温,让他成为自己的一把刀,清除那些不听话的藩镇,维护朝廷的权威。
朱温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也清楚,自己羽翼未丰,如果丢开了朝廷这棵大树,也许很快就会淹没在纷乱的刀光之下,而要倚靠这棵大树,这就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很难说朱温的抉择是对是错,这就像人生道路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面面俱到,四处发力,到最后反而可能一事无成。找不到方向的人是迷茫的,但看清了方向却因为各种羁绊而难以集中精力去努力实现它,则更加痛苦。
四面受敌的朱温,每天都在与内心交战,每天都在痛苦而焦虑地抉择,但现在他别无选择,只能出兵淮南。